无锡大恒重型机械有限公司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苏州阀门产业基地正迈向国际市场

编辑:无锡大恒重型机械有限公司  时间:2018/06/26
苏州阀门目前已形成产业链集中、规模优势强,龙头企业云集的闻名中外阀门产业庞大的重要品牌基地。随之世界范围内唯一专业性的国际阀门展也看好苏州,阀门世界展会先后在苏州举办了二届的国际性专业展会,世界主要阀门技术人员和采购商云集苏州作交流,共同提高世界阀门技术,更增添了苏州阀门基地在中外的知名度。

由“中核科技”(中核苏阀)领军的苏州阀门生产行业近几年快速发展,从苏州走向世界,组成了强大的产业优势,目前全市已拥有阀门内资企业40多家,同时一批外资阀门企业的进驻也提升了苏州在这一领域的地位。据际通宝泵阀网记者的了解,2010年阀门产销额不完全统计约35多亿元,2011年预计可达到45多亿元。

苏阀能人闯荡市场办企业

江苏阀门重点区域-苏州市,依托人杰地灵的优势,抓住地理环境等有利条件,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迅速崛起成为我国又一大阀门规模型制造基地,开放的苏州不仅形成了我国又一大的阀门制造基地,而且形成了以苏阀、纽威,道森、思达德、维萨等骨干为主、一批外资、内资民营企业为辅组成产业链。

苏州这几年阀门产业快速发展是与苏州经济发达息息相关,加上中核苏阀是阀门业技术与制造精英,市场经济的滚滚浪潮,催动着一批原国企能人、技术高手、经营骨干走上社会,抓住机遇,勇闯市场,创业发展,孕育出如纽威阀门、苏州思达德阀门、道森控制、德兰能源、悦达阀门、维萨阀门等一批新的阀门企业,大部分阀门产品外销国外。他们在苏州地方大胆创业,很快成长发展,已是阀门业“出口后起之秀”。其中苏州道森控制公司、苏州思达德阀门公司和维萨阀门去年外销均达1.5-5亿元左右,这些新办企业所产阀门产品大部分销往国外。思达德阀门2011年又新征地扩建1万平方米的新厂房,扩大球阀的生产量。

苏州是我国阀门行业第一家上市公司、阀门业实力强大的--中核苏阀的所在地,经过50多年的发展,苏阀培养了一批阀门优秀专业人才,这批懂技术、又有管理组织技术能力的能人,纷纷走向市场,跃身市场经济的大潮,在苏州地区一带创办了一批阀门厂家,近10多年中先后有原苏阀分管销售的副总王保庆在新区创办了苏州纽威阀门、原负责苏阀生产的舒志高等在相城区创办了苏州道森阀门、原负责苏阀出口的陈浩民和韩剑荣在园区创办了苏州思达德阀门、原苏阀技术出身的宗新和史道兴在相城区创办了苏州德兰能源科技公司、原苏阀张国红在新区创办的苏州福润机械制造公司、还有原苏阀的朱卫负责在吴中区的苏州莱特阀门公司、原苏阀主管生产副总徐中亮负责在吴中区的苏州悦达阀门公司等股份民营企业,这些新办的企业发展势头快,已构成新生力量,成为苏州地区重要的阀门骨干企业,苏州纽威产销不仅超过中核苏阀,而且跻身我国阀门业的龙头企业行列。

抓住机遇快速发展阀门业

苏州阀门产业发展既有他的历史基础,也有改革开放带来的潜在优势。一批懂技术、闯市场,搞经营的纷纷走向市场,开创阀门新产业,与此经过10多年的发展已形成了一个规模产业链,构成了中外闻名的阀门产业的重要生产基地。

在苏州新区的苏州纽威阀门有限公司,经过13年的发展,实施全球发展战略,迅速拓展阀门的国内外市场,为全球客户提供全套的工业阀门解决方案。从苏州走向了世界,85%的阀门出口国外,成为国际着名公司合作伙伴,为国人争了气。2010年,该公司生产和销售各类阀门产品总货值达1.6亿美元,成为中国阀门行业第一,成功跻身世界级的阀门制造商。纽威阀门从苏州走向世界,开启了苏州纽威阀门发展地方阀门特色产业的崭新篇章。目前在中国投资建立包括纽威阀门在内共9家全资或合资企业;2011年初战略发展,还收购了吴江东吴机械公司,投资3000多万元建立国内最先进的安全阀试验室,将东吴机械建成世界最优秀的安全阀门制造商之一;开办海外投资设立有美国纽威等6家独资或合资企业。其中,工业阀门已成为中国最大,世界知名的制造商,形成以闸阀、截止阀、止回阀、球阀、蝶阀、控制阀、核电阀及井口设备为主的八大产品系列,是我国最大的阀门制造商和出口商。

在相城区新创办的苏州道森流体控制公司,经过10多年磨炼企业也是一路发展,他们主导API6A、6D石油阀门产品销售形势较好,先后在苏州东桥、工业园区办了锻造、阀门分厂,以实力打造了新优势,预计全公司全年总销售计划8-10亿元。跻身苏州阀门界老二位子。

搬迁到苏州吴中开以区的苏州高中压阀门厂,也是苏州阀门行业的骨干企业,企业改制后快速发展,做大了阀门产业,重点发展核电、石化阀门,2010年达1.5亿元。今年产销出现新增长趋势。

与此同时,近几年崛起了一批新的阀门企业,如思达德、道森、德兰、苏州东山防腐、悦达、富朗、西诺威、力进、吴江天吴、新凯、柯士达、维萨、奥村、富山、瑞克、莱特、新凯、宝骅机械、尤尼流体、冠龙、巨瀚、北村、广腾、安特威、双耐等一批民营企业,形成了阀门业新生力量,已占据苏州阀门业的半壁江山。

外商也看好苏州投资发展

目前还有一批外商看中苏州阀门资源优势,已在苏州开办外商独资企业,如凯孚阀门、苏州威兰阀门、福斯流体、意阀公司、奥村阀门、富山阀门等,也形成了一定阀门规模生产实力;

如有日商、美商投资的专业生产蝶阀的奥村阀门、专业铜阀门的富山阀门、专业生产球阀的凯孚阀门、专业生产高压小口径阀门的威兰阀门、专业生产特材阀门的苏州澎瀚机械、专业生产蝶阀的苏州捷流阀业等主要生产蝶阀和铜阀门产品,产品全部外销国际市场。

如苏州凯孚阀门是美国CIRCOR集团公司,全球第三大的石油天然气产业专用球阀的制造商在中国阀门制造企业,专业生产各类高端球阀产品。在美、加、欧洲和中国都设有子公司和工厂。也是一家美商独资企业,公司于2005年2月搬迁于苏州工业园区占地53亩新厂房,厂房建筑面积18000平方米。公司引进了来自韩国、日本、美国的先进设备和美国CIRCOR投资方的先进阀门制造技术,设计制造各类工业用阀门,公司95%以上的产品销往国外。

世界顶级阀门制造商之一--威兰阀门(Velan)在苏州投资建立威兰阀门(苏州)有限公司,该公司是在2009年投资的。目前主要生产高压小口径的球阀、截止阀,产品全部返销国际市场。苏州公司是威兰阀门在中国的制造厂,其总部位于加拿大的蒙特利尔,在全球共拥有13个专业制造厂,威兰是全球最大的专业生产工业用钢制闸阀、截止阀和止回阀的制造商。除销往国际市场外,还将扩大在中国的市场份额。

苏州已形成我国名副其实重要阀门生产制造基地,随之国际阀门顶尖技术展会也看好苏州,继2009阀门世界亚洲研讨会及博览会获得成功后,2011阀门世界亚洲研讨会及博览会将再一次于2011年9月14至15日在中国苏州举办。业界领先的2011阀门世界亚洲研讨会及博览会将是阀门和执行器行业的顶尖技术盛会。在这个重要展会上得到了苏州市政府重视,苏州纽威阀门、苏州思达德阀门、苏州福润机械、苏州维萨阀门将担当重要角色,出资赞助确保展会的成功举办。与此“阀门世界”亚洲研讨会组委会担任负责人有10多位,其中苏州地区占据4位,他们是苏州思达德阀门公司韩剑荣、苏州纽威阀门公司姚炯、苏州福润机械公司张国红、苏州维萨阀门公司宗诚等,显示了苏州阀门的强大优势。

与研讨会同期举行的博览会将提供阀门、阀门应用、流量控制技术以及相关产品在技术发展方面的最新信息。在这个业界领先的技术信息和人际交流的盛会上,200多家流程工业(油气)、石化、化工、发电、近海和海上领域的专业阀门公司的技术和商业人员将提供关于他们的产品的最新信息,阀门世界苏州展会吸引超过7000名专业观众。

民营企业也应运而生

一批新办的苏州阀门企业各自形成了产品特色:在相城区创办的苏州德兰阀门科技公司主要生产系列高端调节阀门,不断开发新的国产化调节阀门,已在电站等行业打开了市场,已取得国家调节阀TS许可证,最近又在新建规模型厂房。在木渎新区的苏州柯士达阀业公司则主要生产全焊接球阀,独创自己的一块市场;在吴中区木渎新办的苏州锦鹏机电设备公司主要生产阀门检测设备,在同行业中占据了一定份额。

原来一批如主要生产安全阀的吴江东吴机械阀门公司,目前已被纽威阀门收购重组,已发展成为我国安全阀和核级安全阀主要生产基地;主要生产燃气阀门的苏州燃阀公司近几年也快速发展,成为我国燃气阀门主要生产厂家之一,占据了一定市场份额;主以生产衬氟调节阀门苏州东山防腐仪表阀门有限公司,已成为我国衬氟阀门领军企业之一,在化工行业占有一定比例;主要生产高中压阀门的天吴阀门、中吴阀门、主要生产高中压阀门的昆山昆阀公司等企过改制后,同样焕发了新的生机。不仅如此,还形成了一批阀门生产的配套型企业,如以配套生产阀门密封件为主的吴江永胜密封制品公司、、以生产阀门的、以生产小口径高温阀门为主的苏州天翔电力设备公司,以生产各类高中压阀门的苏州公司这几年产销两旺,阀门市场之路越走越宽广。

还有一批能人正在投资,开办新的阀门企业。据初步统计,在苏州一带大小阀门企业20多家,有的从苏北移居到苏州发展,而有的则从苏州到苏北地区发展,如苏州纽威在大丰有家精密铸造基地。苏州思达德阀门公司则重点与大丰民力机械公司合资生产外贸API6D球阀、闸阀阀门产品,有的重点在大丰地区发展阀门铸造企业,以确保企业产品正常供货。有的从苏北移居到苏州发展,如在昆山锦溪镇新办的昆山维萨阀门公司,主要生产出口的高中压阀门;同时苏州这批阀门企业,大部分阀门零部件以采购为主,阀门整机并自己装配,调试,并严格控制产品质量,他们均有一批固定的产品加工协作单位,形成了密切的伙伴关系,发挥社会协作化,相应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确保了阀门产销的稳步增长。

业内专家预测,由于苏州阀门制造企业起点高,又注重打造产品品质化,不断调整产品结构,已在国内外占据了一定市场份额,未来发展趋势将朝着专业化、规模化、精品化方向发展。